-
9月30日,叶集区人民医院与六安市人民医院合作共建协议签约揭牌仪式举行。六安市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专职副主任程志刚,市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孙良业、院长王启伟,区委书记郑武军、区长秦富好等出席签约仪式,副区长邵宇主持签约仪式。郑武军在讲话中指出,此次合作是叶集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动城乡一体化紧密型医共体建设的关键一步,是惠及全区28万人民群众健康福祉的大事。合作共建不是简单“输血”,更是为了持续“造血”。要以紧密型医共体为依托,加快构建分级诊疗秩序,形成一套科学、高效、可持续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积极探索县域医共体建设的“叶集经验”。孙良业表示,既要“真帮扶”,更要“真扎根”。通过加强业务管理、人才培养和技术帮扶,全面推进医疗质量同质化,真正实现“大病不出区”,让史河两岸的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三甲医院的优质医疗服务。派驻专家团队身份转换要彻底,技术传授要无私,作风建设要过硬。用“真帮扶”的汗水浇灌共赢之花,用“真扎根”的脚步丈量健康之路,共同将叶集区人民医院建设成为“百姓信赖、职工自豪、政府满意”的医院。据悉,此次合作将以紧密型医共体为依托,重点在学科建设、医院管理、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深度融合。双方将围绕肿瘤、骨科、神经外科等重点专科,强化“五大中心”建设,目标在三年内推动叶集区人民医院达到三级医院标准,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加优质、便捷的医疗卫生服务。在仪式上,秦富好与王启伟共同为“六安市人民医院叶集医院”揭牌。市人民医院副院长赵勇与新任叶集区人民医院院长罗来兵共同签署合作共建协议。
-
为进一步提升基层医疗机构对自发性脑出血的早期识别、精准干预及并发症管理能力,推动分级诊疗制度落地见效,优化区域医疗资源配置,8月23日,叶集区自发性脑出血的诊断和治疗新进展学习班在我院十楼大会议室成功举办。全区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分管院长、全科医师、内科医师及各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室长等70余名医务人员齐聚一堂,共享盛会。区人民医院分管院长孙贵平在欢迎词中表示,作为区域医疗中心,我院始终以“提升基层服务能力”为己任;医院将毫无保留分享临床经验与最新进展,通过理论授课、病例研讨与技术演示相结合的方式,助力同仁提升疾病急救能力。孙院长承诺,我院将持续发挥技术引领作用,构建长效帮扶机制,为基层提供全天候支持,共同推进区域脑健康防治体系建设。区卫健委主任郑昊在开班致辞中强调,区人民医院作为医共体牵头医院,承担着全区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排头兵”的责任。以本次脑血管疾病防治培训为抓手,夯实急诊急救服务能力、急危重症患者救治能力提升,深化区域协作,进一步保障《六安市叶集区城乡一体化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工作方案》落地生效。郑主任要求与会同志要重视学习内容,拓展理论深度,提升专业本领,强化服务救治意识,将理论知识与诊疗规范带回基层,切实提升区域急诊急救诊疗效率,织密基层医疗服务网络,深化三级防治体系。本次学习班课程设置紧扣基层临床需求,邀请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程宏伟教授、六安市中医院神经外科学科带头人杜向阳副院长、六安市中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病区张玉护士长、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韩勇副主任医师、重症医学科兼急诊科刘源主任、神经外科夏承东主任联袂授课。省市级专家与院内骨干通过聚焦脑出血诊疗难点痛点,对脑出血手术技术、精细化护理要点、急诊处置规范、病情管理等全流程环节进行解读,培训内容既涵盖前沿技术讲解,又有基层实操指南,针对性与实用性兼具。 此次培训为基层医务人员搭建了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我院将持续开展专科技能培训与实战演练,为基层提供常态化指导,进一步增强基层医务人员对脑出血疾病的综合管理能力,为实现“早发现、早干预、早康复”的目标奠定坚实基础,有效提升区域内自发性脑出血规范化诊疗水平。下一步,我院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一体化建设,加强资源共享,以精准帮扶推动基层医疗能力提质增效,为推动区域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守护群众“脑健康”贡献力量。
-
6月27日,叶集区人民医院(市六院)成功举办2025年护理市级继续教育班暨《护理人文关怀与沟通能力提升培训班》。来自姚李镇中心卫生院、孙岗乡卫生院、三元镇卫生院、史河街道卫生服务中心、四方医院、三元海豚脑康医院等医共体成员单位的100余名护理骨干参加此次培训。本次培训旨在深入贯彻《进一步改善护理服务行动计划(2023-2025年)》《医学人文关怀提升行动方案(2024-2027年)》等文件精神,进一步提升辖区护理人员的人文关怀意识,增强与患者的沟通能力,更好地满足广大患者需求,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深化优质护理服务内涵。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孙贵平在开班仪式上强调,通过此次学习,不仅要提升专业技能,还要增强团队凝聚力,营造积极的护理环境,进一步提高全区护理服务质量。培训班邀请了六安市中医院多位专家授课,内容丰富且具有针对性。院长助理、护理部主任佘会以《护理团队文化建设》为主题,分享了团队建设的重要性和实践经验。护理部副主任方兰则以《重回护理的本质与初心——人文关怀》为题,强调了人文关怀在护理工作中的核心地位。周红进专家分享了《叙事护理——听见疾病背后的生命故事》,指出叙事护理关注的是对患者生命的理解与感动,而非单纯改变患者的状态。李雪艳专家在《安宁疗护——让每个生命温暖谢幕》中,介绍了安宁疗护实践中的具体案例和成功经验。王晓玲专家分享了《护理职业倦怠的成因与应对策略》,提出了一系列有效的方法,帮助护理人员减轻职业倦怠的影响。此次培训不仅为参会护理人员搭建了高水平学术交流与学习平台,提供了宝贵的知识和实用技能,还显著增强了护理团队的凝聚力,激发了职业热情。护理质量提升永无止境,期望全体学员学以致用,将所学知识付诸实践,以更加专业和人文的护理服务,守护叶集区群众的健康。
-
为深入贯彻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切实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6月28日上午,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医院专家团跨越千里奔赴皖西革命老区,在叶集区人民医院(市六院)开展"健康护航"大型义诊暨健康科普活动。此次活动汇集沪上多学科顶尖医疗力量,为老区群众带来高水平诊疗服务。顶尖医疗资源进老区从"一号难求"到"家门口问诊"清晨的叶集区人民医院门诊大厅已人头攒动,来自叶集及周边乡镇的群众手持病历资料,翘首期盼上海专家的到来。8:30义诊正式启动,来自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内分泌科、泌尿外科、骨科(运动医学科)、妇科、神经外科、感染科、康复科等重点学科专家们迅速投入诊疗工作,通过“一对一问诊+现场检查+健康指导”的模式,为患者提供个性化诊疗方案。广受群众好评。 健康义诊零距离,惠民服务获赞誉"专家不仅看出了我用药不规范的问题,积极给予正确用药指导,还手把手教康复训练方法,减轻了我的病痛。"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的陈阿姨在运动医学科专家指导下重拾治疗信心并感慨道。“平时上海的专家一号难求,现在在家门口就能面对面问诊,方便多了”。据统计,本次义诊活动累计服务患者200余人次,其中疑难病例占比超20%,真正实现了"让群众少跑腿、让疑难病症有出路"的服务目标。 科普巡讲接地气,健康知识进基层 与此同时,健康科普讲座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来自复旦大学的师生们围绕高血压防治、糖尿病管理、脑卒中预防等常见慢性病主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居民讲解疾病预防和健康养护知识,耐心解答群众提问,助力提升群众健康素养。 深化对口合作,从"输血"到"造血此次沪叶医疗牵手,既是贯彻落实“上海—六安”对口合作具体行动,也是长三角卫生健康一体化的生动实践。叶集区人民医院(市六院)始终坚持“对口合作,健康先行”,聚力向“新”,提“质”致远,紧抓长三角地区医疗服务一体化发展机遇,深化与上海优质医疗资源的对接合作,持续提升区域医疗服务能力,切实惠及民生,为皖豫边界群众健康保驾护航。
-
为持续提高医务人员业务水平,拓宽临床诊疗视角和知识储备,近期,我院组织开展以“肺结核规范化诊疗与脑灌注(CTP)技术临床应用”为主题的专题培训会。聚焦核心内容,夯实专业基础本次培训围绕肺结核的规范化诊疗、上报及转诊流程与脑灌注(CTP)技术临床应用三大板块展开,特邀六安市中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刘应东副主任医师、院感办曹怡副主任护师及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放射科倪良平主治医师进行授课。刘应东副主任医师以《肺结核诊断与鉴别诊断》为题,系统讲解了肺结核的临床症状、结核病的检查方法及临床诊断要点,结合肺结核诊断标准,重点剖析了肺结核与肺炎、肺癌等疾病的影像学鉴别方法,并强调早期诊断对降低传播风险的关键作用。曹怡副主任护师围绕《肺结核规范上报及转诊流程》,详细解读了国家传染病防治政策,明确院内转诊制度及报告要求。她指出,规范化的转诊流程是实现“早诊断、早治疗”的重要保障,并结合案例分享了疑似病例的登记、报告及追踪管理经验 。倪良平主治医师以《脑灌注(CTP)的临床应用、意义及价值》为题,结合临床实例,深入讲解CT脑灌注成像(CTP)在脑卒中诊断中的技术优势。他提到,CTP通过量化血流动力学参数(如CBF、CBV、MTT等),可精准识别缺血核心与缺血半暗带,为溶栓取栓提供关键依据,有效提高脑卒中诊断的准确性。以学促行,筑牢健康防线此次培训通过理论授课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形式,系统强化了医务人员对肺结核诊疗和防控的掌握能力,同时深化了对脑CT灌注成像(CTP)技术的临床应用认知。为推动我院医疗服务能力再上新台阶,为区域群众健康保驾护航提供了有力保障。